業界倡統一實用呎售樓
不少居民買樓除關注區分環境及設施配套,最重要的是看心水樓呎價是否“啱價”。有地產業界稱,新樓基本以建築面積呎作計算呎價的標準,但不同發展商的實用率各異,建議日後以“查屋紙”標示的實用呎作為售樓呎數,對買家較有保障。
澳門地產專業發展商會會長蘇巧珍指出,本澳樓價越來越貴,但卻存在不少問題,當中呎價的計算方式,便是一大問題。
如新樓即使標明單位為700平方呎,但以開放式單位出售,留給買家各自規劃。發展商變相“慳水慳力”,其實並不健康。
又如目前發展商售樓以建築面積呎數標示,但實用率各異,部分發展商其樓宇實用呎可達8成;另一些發展商聲稱實用呎達8成,但收樓後僅得68%,實用率極低。
她認為,由於澳門“查屋紙”也有顯示樓宇實用面積,因此希望政府可統一呎數計算方式,規定發展商未來以實用呎作計算,而非建築呎,讓消費者獲得清晰資訊,從而衡量不同區分的呎價再作選擇。
此外,呎數的計算方法也影響管理費。由於管理費高低沒有監管機制,均由發展商自行定價,目前有新樓的管理費高達每平方呎2.7-2.8元,但若無適當配套和服務,高昂的管理收費並不合理,值得關注。
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.